2025年8月4日至8日,由北京市妇联家庭儿童部主办,携手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北京芳华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心之剧场·爱愈成长”儿童戏剧公益夏令营 在北京大兴、顺义、昌平三区同步启幕,用戏剧教育带领青少年儿童开启了一段温暖的心灵疗愈之旅。
本次公益夏令营营期持续五天,三区三营同步进行,由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专业导师领衔带队,带领75位5-13岁的青少年儿童走进安徒生经典童话《夜莺》的故事中,透过戏剧的魔法探索内心、联结彼此,完成了一场温暖而深刻的成长蜕变。
8月8日下午,夏令营在大兴区少年宫迎来了温馨而隆重的结营仪式。顺义区、昌平区结营仪式同步举行。
在北京市妇联家庭儿童部部长白皎,大兴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曹晶,大兴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健,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发起人、联席理事长徐峥,联合发起人、理事兼秘书长刘婳,理事兼副秘书长、臻爱戏剧教育研究院院长叶逊谦,监事曹宇的共同见证下,孩子们用精彩而生动的表演铺展开五天的成长轨迹,为这场戏剧之旅画上圆满句点。
舞台上,孩子们自信绽放。从初入营时懵懂放不开的状态,到此刻自信的协作创造;从排练时的紧张试演,到舞台上的从容自如,成长与蜕变在每一个眼神、动作和台词中流淌。戏剧的体验,内化成为未来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力量。
北京市妇联家儿部副部长白皎为结营仪式致辞:“非常荣幸此次与臻爱基金会携手,共同开展这样一期有意义的儿童戏剧公益夏令营。我们创新性地将戏剧艺术与心理疗愈相融合,希望能够用戏剧的方式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助力孩子们身心全面发展。感谢各位的参与支持,让我们持续协同发力,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臻爱基金会发起人、联席理事长徐峥在看完孩子们的剧目展演结束后,表示这场演出实在太精彩了!
他表示:“孩子们把安徒生故事和直播、狗仔这些现实元素勾连,把经典和现实生活连接起来,这正是孩子们创造力的高光,也是戏剧教育施展的魔法。戏剧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去创造,也能让家长、老师换个方式陪孩子成长。 希望更多孩子能爱上戏剧,在戏剧里打开自己,也打开和世界对话的新方式!”
臻爱基金会理事兼副秘书长、臻爱戏剧教育研究院院长叶逊谦老师在观看了孩子们汇演后,现场收集孩子们的反馈,小小少年们纷纷表示“今天太好玩了!”
叶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幕后教师团队的倾心付出!《夜莺》课程不仅为孩子们开启了一个充满创意的艺术空间,更巧妙地将安徒生童话的永恒魅力与当代儿童的生活体验相融合。在这五天以"戏剧+心理"为特色的课程中,我们见证了令人欣喜的成长蜕变——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拘谨到逐渐绽放自信,在戏剧创作中建立起珍贵的自我效能感。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培养"听话"的孩子,而在于找到个性表达与集体协作的完美平衡。”
他还讲道:“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我们要说:成功本身亦是孕育成功的沃土。在这个充满魔力的戏剧舞台上,孩子们既体验过灵感迸发的喜悦,也经历过创意碰壁的挫折。但最令人动容的是,我们看到他们不仅从成功中获得自信,更学会在暂时的‘失败’中感受团队的支持与无条件的爱——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好的模样。”
当象征着肯定与成长的结业证书,以及满载感谢的志愿者证书被郑重递出,合影时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永恒定格了这个夏天最温暖的成长记忆。
臻爱基金会联合发起人、理事兼秘书长刘婳作为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总策划,表示被结营仪式上孩子们的演出所打动。臻爱多年来坚持深耕戏剧教育公益,正是希望看到戏剧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她说:“我们做公益的意义不在于去到了多少地方,捐助了多少学校,教会了多少老师和孩子学会用戏剧教育去学习爱自己和爱他人。我们更希望的是让孩子们可以体会生命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更希望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哪怕只是改变一点点。”
戏剧不只是表演的艺术,更是成长的催化剂。
五日成长蜕变:
经典童话的心灵探索之旅
本次夏令营的核心课程,源自安徒生 1844 年创作的经典童话《夜莺》。
这部以中国为背景的丹麦作品,作为孩子们探索心灵的文本载体 —— 课程设计循着故事中鲜活的人物与跌宕的情节,层层递进地引导孩子们触摸 “情绪”“友谊”“自由”“信任”“合作” 与 “爱” 等抽象却珍贵的概念,借《夜莺》的翅膀,载着孩子们在心灵的天空自由翱翔,逐步解锁自我成长的密码。
营期全程陪伴孩子们的,是由四位「臻爱戏剧教育导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臻爱副秘书长、臻爱戏剧研究院院长叶逊谦,臻爱戏剧导师赵嘉琳、王强强、王恺涵。
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理事、副秘书长
臻爱戏剧教育研究院院长
音乐剧导演、戏剧和音乐剧教育专家,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从事戏剧与教育工作28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2024年福布斯中国文化影响力人物、IDEAC中国戏剧教育金面具奖“戏剧教育普及与推广金面具杰出贡献者。
臻爱戏剧教育导师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深耕戏剧教育10年以上。教学领域极为多元:既涵盖戏剧教育、教育戏剧、戏剧排演,更拓展至过程戏剧、艺术疗愈 ;教学对象覆盖幼儿、小学及中学年龄段,并面向教师开展师资培训 ,并为成人打造戏剧成长课程,丰富的戏剧教育工作经验。
臻爱戏剧教育导师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硕士,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讨会《全国优秀中小学戏剧教育微课堂展示》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讨会《全国中小学戏剧作品展演》优秀指导教师;IDEAC国际戏剧教育应用与合作大会金面具杰出儿童创意戏剧编导。
臻爱戏剧教育导师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伊顿国际与伦敦圣三一学院合作项目戏剧教育导师,参与制定少儿戏剧课程教学计划并翻译整理了圣三一少儿表演证书(YPC)考试大纲及教师指导手册。
他们以丰沛的戏剧教育经验,为孩子们搭建起安全包容的成长空间,引领大家在戏剧的世界里释放自我、探索未知。
下面,让我们一同回顾夏令营的精彩瞬间!
作为营期的序章,本日课程以“邂逅安徒生与生气国王”为脉络。孩子们在精心设计的破冰游戏后卸下拘谨打破壁垒,接收到了一份来自丹麦的“神奇包裹”。从中拆出的闪亮皇冠、神秘羽毛和安徒生的“来信”,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在导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近安徒生的童话宇宙,认识了“生气国王”,并肩负起“帮助生气国王寻觅不快乐根源”的任务。
生气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呢? 塑造“生气国王的城门”环节成为当日焦点。
孩子们先以肢体搭建“生气城门”的定格造型,又通过手绘将抽象愤怒的情绪跃然纸上,并在“国王与身边人相处”的情境演绎中,借助定格画面和黄金台词,从不同视角解读愤怒背后的复杂情感。
这场“体验—创作—演绎”的创意之旅,让通过多感官参与和具象化表达,帮助孩子们多角度认知愤怒情绪,学会辨识情绪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动因,同时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表现力与共情力。
一片轻盈的“夜莺羽毛”成为开启思考的钥匙。课程视角从国王转向夜莺,以 “探索快乐奥秘” 为核心,构建起与“愤怒”情绪的对比认知。
导师运用“教师入戏”的方法,生动演绎故事片段,孩子们则化身“生活圈思考者”,围绕夜莺的生活场景展开丰富联想,从森林到家园,为想象中的角色设计生动的黄金台词,并通过定格画面再现快乐瞬间。
在“良心巷”环节,孩子们纷纷化身最有创意的“鸟笼设计师”,运用五颜六色的卡纸及装饰品,为他们的好朋友夜莺合力打造了一座精美的鸟笼。
他们时而专注讨论结构,时而动手粘贴装饰,创意在合作中不断涌现,团队默契悄然升温。
第三日课程以 “夜莺与国王的互动” 为线索,核心在于通过双向视角深化对 “友情” 的理解与对 “国王” 的再认知。
角色写作环节中,孩子们以夜莺的视角提笔为国王写信,稚嫩的字迹间流淌的不仅是对故事的解读,更是对 “快乐”“友情”“自由”等内容的进一步思考与感悟。
墙上的角色活动则通过“姜饼人” 载体实现对国王的立体解构:国王外在的“暴躁“威严”与内在的“孤独”“缺爱”形成鲜明对比,孩子们通过给姜饼人“做造型”,在内外对照的深刻思考下,学会透过行为表象洞察深层内涵。
这种从互动看友情,从内外看角色的设计,打破了孩子们对人物的片面认知,培养了辩证思维与共情能力。
第四天进入到了“分组排练与剧目合成”的关键阶段。将结合前几日课程精华进行整合,把散落的体验与思考编织成完整的戏剧诗篇。
有的争相演绎“生气国王”,用夸张而精准的表情刻画其内心的孤独与转变;有的化身“夜莺”,以清澈动听的嗓音传递温暖与力量。臻爱导师们悉心穿梭于各小组之间,从台词语气的抑扬顿挫到肢体动作的精准表达,细致打磨每一个表演细节。
当不同场景的精彩片段逐渐串联起来,一部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夜莺》剧目雏形初现。 从体验转变为呈现,孩子们深入理解了角色的动机与情感逻辑,学会了在团队中协作中,学会了认知情感表达情感,他们的成长在舞台上清晰可见。
以爱为帆
让戏剧的种子长成勇气森林
五天的夏令营虽已落幕,但它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的戏剧种子,正汲取养分,蓄势待发。那些在角色扮演中学会的情绪表达,在集体创作中培养的共情理解,在舞台协作中建立的团队精神,已然成为他们面对未来生活的“隐形铠甲”。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
而戏剧,正是那把打开心灵之窗、照见内在光芒的钥匙。
北京妇女联合会家儿部
北京大兴区妇女联合会
北京顺义区妇女联合会
北京昌平区妇女联合会
北京芳华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
未来,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让更多孩子在舞台上看见自己的光芒,在协作中懂得爱的力量。我们相信,今天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戏剧种子,终会生长为理解、包容与勇气的森林,而这,正是新时代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最珍贵的模样。
心之剧场不落幕,爱与成长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