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携手 IDEAC 国际戏剧教育与应用大会(以下简称“IDEAC”),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两场为期 4 天的跨学科学习与戏剧教育大师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理事、戏剧教育研究院主席叶逊谦老师亲自授课,基金会戏剧导师王强强、王恺涵担当助教,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 70 多位老师报名参与。其中,基金会自主研发的戏剧教育课程《清明上河图》在 IDEAC 大师工作坊上首次公开亮相。
在《通过〈清明上河图〉探索历史与文化》工作坊中,叶逊谦老师带领现场参训老师们通过“重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汴梁十二时辰”和“北宋虹桥十二摊儿”等诸多课程情景和环节中,不仅领略了这幅千古名画的魅力,还了解了北宋时期的生活环境、交通工具、人物状态、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等等方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将学习内容融入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和“学中玩”,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在贴近生活并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真正能够激发内在动力、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跨学科融合。这样的理念也正是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希望在“戏剧教育”中所传递的。
参训学员分享工作坊心得与收获(部分)
《清明上河图》系列戏剧教育课程是由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戏剧教育研究院原创开发设计的第一套课程,也是基金会围绕《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和《义务教育艺术·戏剧课程标准(2022)》的最新要求,在戏剧在跨学科教学与应用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和探索。全套课程历时 8 个月的研讨和开发,并最终于 2024 年 10 月问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故事」系列中的《清明上河图》戏剧+语文课程,基于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和八年级上册的《梦回繁华》,采用“戏剧+语文”的创新教学模式。本课程致力于赋予在校教师以新的能量,通过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在课堂上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我们不以舞台表演为终极目标,而是通过戏剧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旨在为师生带来知识与审美的双重盛宴。
特别致谢本次活动主办方 IDEAC 国际戏剧教育与应用大会。
IDEAC 为支持戏剧教育公益事业发展,在工作坊圆满落幕后已将本次活动扣除必要组织成本后的剩余经费全部捐赠至北京臻爱公益基金会。基金会期待能够继续与 IDEAC 携手共进,为戏剧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创造更多的价值与可能。